網站首頁 服飾 髮型 美容護膚 問題皮膚 減肥美體 母嬰教育 熱愛生活
當前位置:少女範 > 教育 > 兒童讀物

語文教學隨筆(通用15篇)

欄目: 兒童讀物 / 發佈於: / 人氣:3.1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隨筆(通用15篇)

語文教學隨筆1

今天是學生報名的日子,我沒有做班主任,八點半到校的。校園裏很熱鬧,都是孩子,孩子們一個個穿着新衣服,笑呵呵的拉着家長的手,或者和夥伴一起相互看着,敘說近一個月的想念。我快步穿過孩子,上了二樓,到我們教室了。班主任已經拉開陣勢了,在教室門口擺張學生桌,家長在教室門口排對交學費,班主任正收得辛苦呢!我看見我那些孩子了,孩子們見了我都歡欣的喊着我。我衝他們笑了。子涵和澤芳特地到我面前,拉拉我的手,親熱的和我問好。我趕緊摸着兩個小姑娘的小臉,說都長大了!我跟主任說我幫忙去領書吧。我叫了幾個比較強壯的孩子,還請了幾位熱心的家長,跟我一起到總務處領書了。很自然的'拉着子涵的手,我覺得真的像拉着我逗逗的小手呀,穿過一個個捧新書的學生,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新春的喜悅呀!我們二年級的書不多,可是本本都是A4大的,看來今年孩子們的書包還是不輕呀!家長就是好,一下就幫拿走了大部分,剩下一疊語文書,看着四五個孩子都熱切的看着我,看得出他們都想幫拿呀!我笑着分書了,一人拿五本,人人有份。這下,五個孩子都都滿意的笑了!我也拿了幾本書,跟在孩子們的後面,又回教室了。

報名還在繼續,我還要到四樓分發老師們的書,我幫班主任請了熱心家長,叫他們幫忙班主任分書,搞衛生。跟我們班主任說了要讓她辛苦了。她說你一樣辛苦。我們相視而笑,和我的學生們告別了,開始做那些雜事了。

到了四樓,正好分各年段的書,陸陸續續有不少老師來了,問了很多事,科室裏真熱鬧!我發好了書,把我們二年級的放在一邊,我拿到三樓給我們段長,同事一個寒假不見,大家都很親熱的招呼着,說笑着。

語文教學隨筆2

重視實踐教學,抓好實驗實習活動,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是顯示職業教育特色,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頭等大事。然而,在許多職業中學裏,實驗實習活動似乎只是專業教師的事,不少語文教師,覺得事不關己,對學生的實驗實習活動不關心,不重視,不參與。這種態度無疑是錯誤的。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明確語文教學爲實驗實習活動服務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同時,也要不斷探索,努力尋找語文教學爲實驗實習活動服務的種種途徑。

一、認識:必要性與可能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語文教學爲實驗實習活動服務,是完全必要的。

(一)從職業中學的辦學宗旨與培養目標來看。職業學校的辦學宗旨,就是要爲經濟建設服務,培養中級技術人才。這些人才,必須是實用型人才。其實用性,主要表現在他們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的技能。而實驗實習活動,則是提高他們操作技能的關鍵。因此,職業中學任何一科的教學,都應該爲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服務,語文科當然也不能例外。

(二)從職業中學語文課的性質及語文教學的特點來看。語文是學生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說它是工具,是基礎,一是要爲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服務,二是要爲學生今天的專業學習和明天的專業工作服務。既然學生在今天的專業學習中,離不開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在明天的專業工作中,仍然離不開科學實驗及技術改造活動,那麼,語文教學也就必然要爲它們服務。因此,職業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必須擔負打基礎與服務專業課教學的雙重任務。

其次,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語文教學爲生產實習及科學實驗活動服務,也是完全可能的。

(一)從語言與生產勞動的關係來看。語言是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也是在生產勞動與科學實驗中發展的。現在,職業中學裏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語言。進行前,離不開用語言知道、安排;進行中,離不開用語言記錄、分析;進行後,離不開用語言總結。這就是爲語文教學去爲生產實習、科學實驗活動服務,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提供了用武的場地。

(二)從語文與思維的關係來看。一切實踐活動,離不開思維,而一切思維活動,必須憑藉語言這個形式。因此,語文教學中對思維的訓練,實際上是爲生產實習服務的。

(三)從知、行、情、意的關係來看。知、行、情、意,關係密切,相輔相成。語文教學,既可以傳“知”,更可以激“情”,又可以勵“意”,它勢必能對學生的“行”起推動、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學,完全有可能盡到責任,去提高學生參與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四)從現行的職高語文教材來看。編者們已經作了很大的努力,既基本保持了教材的知識系統性,又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注重了教材的專業適應性。這給我們語文教師讓語文教學爲生產實習服務,也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二、途徑:多樣性與實踐性

語文教學爲生產實習及科技實驗活動服務,其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課外輔導等環節,都可以進行;關鍵在於每個語文教師,積極地去進行探索,自覺地去進行實踐。

(一)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掘教材中關於生產實習及科學實驗的重要性的教育因素,

讓學生深刻認識知與行、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從而自覺地、積極地參加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

在湖南省編的職高語文課本中,這樣的課文是不少的。如論說文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基本訓練》、《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等,記敘文中的《袁隆平細說雜交稻》、《陳章良笑談“基因”》等,說明文中的《眼睛與仿生學》、《決戰納米時代》等。它們有的闡明瞭知與行的關係,強調了加強基本訓練的`重要性;有的指出:“高分低能,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讀書須知出入法……見得親切,此爲入書法”,而“用的透脫,此爲出書法”;有的闡明瞭現代尖端科學技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高科技的宏偉藍圖,激勵學生去爲之奮鬥。語文教師在教這些課文時,必須聯繫學生對待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各種態度與表現,加以類比或對比,加以稱讚或批評。這對學生重視生產實習與實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無疑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在寫作教學中,要加強對實習(實驗)報告的寫作指導,同時也要通過作文,大力對各種實踐能手進行歌頌、表揚。

寫作實習(實驗)報告,實際上是寫作程序說明文。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生開展各種實驗實習之前,結合說明文的教學與訓練,集中地進行一次寫作實習(實驗)報告的指導,要求學生明確:撰寫實習(實驗)報告,必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研究性;它的寫作過程,包括實習(實驗)前的準備、實習(實驗)中的觀測,實習(實驗)後的分析。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其格式,要求有實習(實驗)的名稱,遵循的原理,器材的裝置(有的還要繪裝置圖),實習(實驗)的過程(寫作這一部分時,必須嚴格按步驟在時間上的先後爲序),實習(實驗)的結果,收穫與體會等。

此外,在對學生進行記敘文與議論文的訓練時,也要結合生產實習,命一些題目。如《我班的實踐能手》,《他摘取了技能比武的桂冠》,對一些重視實習的學生進行歌頌;也可以命一些如《我會組裝電腦了》,《下鄉維修小記》之類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寫出在實踐活動中的收穫與喜悅,從而進一步增加實踐的興趣與信心;也可以讓學生寫作《下水才能學會游泳》、《高分與低能》等論說文,使其進一步明確實踐的重要性。

(三)課外輔導,也要爲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服務。一是要與專業老師配合,對學生寫作的實習(實驗)報告進行批閱,發現存在各種語言問題的,要進行講評,或進行個別輔導,指出他們的毛病,引導他們修改。二是要廣泛收集一些關於實踐的名言警句,不定時地推薦給學生,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知識的人不實踐,好比蜜蜂不釀蜜”等,從而不斷鞭策學生認真參加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三是語文教師也可抽時間,適當參加一些學生的實習與實驗活動,既可以融洽師生感情,又可以現場瞭解情況,進行宣傳鼓動或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等。這對學校的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也可起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語文教學本身,既應該也可以開展一些實習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如,在學了文字知識與語法知識之後,我校曾組織學生上街,清查招牌、廣告、橫幅、標語中存在的錯別字、不規範的簡化字、異體字、繁體字等,清查廣告、標語中存在的語法錯誤等,有的還直接向店家指出,請他們改正。這一活動,不但鞏固了學生的文字、語法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培養了學生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爲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的責任感。

又如,在學了調查報告這後,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調查活動,對象有鄉鎮企業、專業場、專業村、鄉農校等;還調查了一些優秀的職高畢業生,然後要求他們寫出專題調查報告。這一實習活動效果很好,不但讓學生實實在在掌握了社會調查的方法及調查報告的寫法,還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與創業意識。學生寫的一些關於畢業生的調查報告,還被學校收入了《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集》。

上述一些作法,是我校語文教師爲生產實習服務所作的一些探索,在推動我校的生產實習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我校學生在“邊學邊幹邊創收”的“三邊”教學模式推動下,涌現了不少操作能手與“邊學邊幹邊創收”的典型,還有不少學生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進行科學實驗,所寫的實驗報告,或發表在科技報刊上,或獲省、市生物百科競賽論文獎。專業老師們說:“這裏邊,也有語文教師的一分功勞。”

讓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更好地爲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以服務吧,這是職業中學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內容之一,也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需要。

語文教學隨筆3

今天教完了第四課《早》,是吳伯簫寫的一篇訪問三味書屋的遊記。但是,課後的“作家卡片”中隆重登場的魯迅卻將編者的意圖清晰地暴露了出來。(估計整個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唯有吳伯蕭最是鬱悶。明明是自己的大作,後面介紹的卻是別人。但想想是魯迅這位超級大腕,也只能忍氣吞聲了。)這篇文章,重點是向小學生推出魯迅的。吳伯蕭只是個托兒。

聯想到昨天結束的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頓時開悟了不少。這兩篇文章就是要推出兩位文學大家的。一位是冰心,一位是魯迅。

冰心的文章,很多本來就是爲兒童寫的`,所以,閱讀起來,基本沒有什麼障礙。而魯迅的文章,小學生啃起來是要掉大門牙的,所以,無奈之下,只能以“曲線救國”的方式呈現了。

我問學生,知道冰心和魯迅嗎?學生一臉茫然。我爲我們這些教書的和編書的感到可憐,我們是多麼一廂情願地將冰心、魯迅等大作家捧到學生面前啊,多麼期待學生能和我們一樣爲他們的文筆和思想而感動啊!但,孩子就是孩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教學時,一個孩子不知道,那可能是孩子的問題。但所有孩子都不知道,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了。

這種文章怎麼教,教什麼呢?

我想,從中年級起,語文的教學就有兩個指向性,一是指向“閱讀”,即從“閱讀”到“閱讀”;二是指向“作文”,即從“閱讀”到“作文”。這兩個指向,都是課內指向課外的。因爲“一個善於思考的學生,在腦力勞動上所花費的時間,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用於閱讀教科書,其餘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也就是課外閱讀上;而那些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讀的學生,連教科書也讀不好。”這句話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轉載量很大。

如果老師們教學這兩篇文章的時候,將目標定在了“作文”上,那可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先說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吧,文字雖然淺顯,但情感真摯動人,特別是對孩子的熱愛和讚美,與文字渾然天成,寫作技法已入化境,學生怎麼學?吳伯蕭的文章還好一些,雖然文采斐然,但寫作結構還是中規中矩的。但這種環環相扣地謀篇佈局,更是寫作高手的技法。我們的孩子,都是寫作“低手”,就像在草原上剛碰到江南七怪的郭靖,此刻看到洪七公和歐陽鋒地一通亂打。看都看不清,還怎麼學?太高了!!

老師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趕快掃清疑難生詞,理清課文脈絡,解決課後習題。然後,提供一些冰心、魯迅的作品,在課內與學生分享,以期學生對他們產生興趣,如課後能主動尋找作家作品讀一下,則善莫大焉!

語文教學隨筆4

以前聽到過什麼“語文味”啊、“人文性”啊、“工具性”啊等等。一直以爲,語文教學應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教學,其實也沒錯,不是這個語文學科的教學觀念表述有錯,而是自己對這個概念想得太簡單,太簡單!人文性是一個共性的概念,工具性亦然。我曾經的思想當中,覺得人文性大抵如內涵、敘事說理、人物精神,工具性大概像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用詞造句等等。而且平時以這樣的觀念來解讀課文,分析課文,設計教學,執行教學,也能上得完一節課。但是,我覺得如果我這樣去解構,還是停留在表面上,肯定是在原地踏步,不會進步的。

“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祕密。”還有,“內容”是第一邊界,“涵義”是第二邊界,而“形式”則是第三邊界。回想自己曾經的課堂教學,好像一直徘徊在第一邊界,有時拾級上一臺階,大概也在教學“涵義”的這一邊界,驀然回首,自己也無非在“第一邊界”和“第二邊界”之間兜圈子,還是停留在教課文識大意明道理這樣的平臺上。當然也不是說這些不需要,否則學生無所得。而語文作爲存在,本身就是語言的形式存在,形式表現內容,我感覺在自己初讀課文時還是以“第一邊界”、“第二邊界”的視角來讀的,仍然浮在表面地瞭解的主要內容,大致含義。這樣的學習課文,本身就不深入、本身就沒有真正意會作者寫作形式上、語言表現上的特點,怎麼能夠設計出好的教學思路來呢?怎麼能夠更好地執教於課堂呢?

“形式”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祕密”,也就意味着大多數人是看不見的。有些時候也不是不想去看見獨特言語表達形式,但靠着純化的語文素質,憑着一雙鈍感的眼睛,想要發現卻發現不了。缺乏一雙“語文的眼睛”,“語文”在我們面前就不成其爲“語文”了,它只是“內容”、“含義”,只是我們大都數時候都能夠感知的“第一邊界”、“第二邊界”。一想到自己曾經乃至現在仍遊離在正確賞析文本形式方法之外,感覺語文真的是白學、白教了,內心陡然充溢萬般惆悵。

一個例子可以說明語文意識習慣是多麼的重要。朱光潛先生“近年來的習慣”——“第一步就留心它(文學作品)的語文”,恰恰是我們很多語文老師現在還沒有養成的習慣,而語文的“獨當之任”恰恰就在這個習慣上。要養成這個習慣,很難,因爲它“需要尖銳的敏感,極端的謹嚴和極艱苦的掙扎。”反觀自己,確實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沒有好好留心它的“語文”,一方面是受基本的學習方式、大腦接受習慣的影響,往往是拿到一篇就先看主要內容,這與平時讀書看報瞭解快餐文化的習慣有關,而且大腦在接受新知時往往是表面的、新鮮的、易接受的知識先入爲主。至於言語形式,要分析、靜觀、體味得之,確實不易發現其特點。要培養這個習慣,要很尖銳的敏感,這對個人的語文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彷彿要像扁鵲神醫似的,看一人面相便知病之輕重,這是多麼難啊!而且,這種習慣的培養需要極端的謹嚴和極艱苦的掙扎,這對我們的學習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非一日之功可成。想着想着,我心裏便覺壓力沉重。學習似登山,確實如此。原以爲看一篇,是件舒服、愜意的事,要展開課堂教學,只要應用一些教學方法和手段就行,殊不知教師自己要領會一篇是需要極端謹嚴的`和極艱苦的掙扎的過程纔可有所爲,唉,教學真不簡單啊!想要擁有語文意識真的是難啊!

語文意識,不僅要關注文本“怎麼寫”,還要關注“爲什麼這麼寫”。“怎麼寫”是“話語形式”問題,要了解這一點仍要有極端嚴謹的和極艱苦的掙扎才行,仍需要尖銳的敏感才能發現別人之未發。而“爲什麼這麼寫”是作者的“話語意圖”、“表達意圖”、“創作意圖”,這是“境感”問題,需要良好的境感素養,這又對我提出更嚴苛的要求。

想着想着,便覺要樹立語文意識,擁有語文意識真是難啊,要面壁十年圖破壁麼?我的心裏仍壓着一塊石頭。但是,我們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只要樹立了堅定的信心,語文意識一定能形成。

語文教學隨筆5

臨近期末考試,今天媽媽又有空,便帶我去玩。一路上,所見所感還真不少,真的讓我放鬆,減輕了點壓力。看到風景很美有那瓦藍的天空、秀麗的山峯、美麗的夕陽……忍不住提筆記敘下來。

——題記

一路上的美景還真不少,但最讓人陶醉,讓人懷念的是那美麗的夕陽美景。

天漸漸黑了,我們只好回去。坐在車上,風迎面吹來,輕輕的撫摸着我的臉龐,掠過我那烏黑秀麗的長髮,讓它在空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飄蕩,涼爽極了。我擡起頭向窗外望,只見太陽已經差不多快要落完了,但太陽依然努力地用自己那微弱的`光把周圍的白雲染成了深橙色,使白雲們穿上了橙色的衣服,白雲周圍的景物在橙光的照耀下,顯得很寬闊、很溫馨的感覺,它們襯托着周圍高聳入雲、直插雲霄的山峯,遠遠望去,彷彿是一望無際、波瀾起伏的大海。上面有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山峯,周圍有變換多端的白雲,越靠近太陽的白雲越是橙色、而遠離太陽周圍的白雲,色澤則越來越淺,直到白色。從遠處望去,好像寬闊的大海上屹立着許多高聳入雲的山峯,而這些山峯的頂尖則直插雲霄,好像躲在了雲裏,輕飄飄地,山峯的頂尖也是高低不同,美極了,彷彿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如果時間可以停留在這一刻,相信這美景將更美,因爲將有更多的伯樂來欣賞這匹千里馬。

也許是最近要複習,準備期末考試,很久沒有這麼輕鬆了,一看到這久違的美景,總是會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久久不能忘懷!這美景給我留下了起風時撫摸我的臉時的溫柔,它帶有點淡淡的清香,這不正是母愛的感覺麼?

母親這次帶我出來,使我輕鬆了很多,減輕了不少壓力,讓我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真的要謝謝母親,哪怕說聲謝謝,可我還沒來得及行動,母親便說,努力複習,7月1日是你的生日,又是香港迴歸10週年,我將送你一份大禮。我想:這應該不是母親給我的壓力吧,或許是,那也是使我成功的動力,這是母親愛我的一種形式吧!想到這,我的視線不知不覺的模糊起來。啊!母親——謝謝你!

——後記

語文教學隨筆6

一、走出課堂,利用室外情境。

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學爲主,在教學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應以多種形式、在多種陣地上進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嘗試了將學生領出課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來爲教學服務。

教學二年級語文《秋遊》一課時,講到“天空中的雲,有的像……有的像……”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大操場,讓學生實地對天上的雲進行觀察。當時天氣晴朗,天空中飄着幾朵白雲,與課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想象。追着要告訴老師,這朵雲像駱駝,那朵雲像;這朵雲像白兔,那朵雲像綿羊;這朵雲像一隻公雞,那朵雲像一棵樹……

學生髮言極爲激烈。然後再領學生進課堂,進行《秋遊》的學習。由於學生有了直接的體驗,對課文中的內容不但理解得透徹,而且朗讀得特別有味兒!

這裏,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爲學生創造了一個免費且最實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自己的觀察中得到了體驗。

二、動手實驗,創設學習情境。

低年級學生對於具體、感性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對於邏輯、抽象的事物就不會太喜歡。蘇教版二年級《動手試一試》一文,雖然記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卻是需要邏輯分析去理解的。

爲此,在教學中,我藉助課文中的實驗,進行了一場實地、真實的實驗,讓學生免去了分析的過程,而只需進行觀察與思考。

先端出滿滿的一杯水,放入一個石子,讓學生看有什麼事情發展。學生都觀察得很認真,發現水漫了出來。然後我問,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會漫出來嗎?有的說會(已經預習過而已理解課文),有的說不一定(還沒有預習課文),有的肯定的說不會(預習了課文,但還沒有理解課文)。於是我現場實驗,將帶來的'一條金魚放入水中,讓學生觀察。結果水也漫了出來。然後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對於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而對於全體學生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收穫。

由於對於真實的答案已經知道,且是看着實驗知道的,學生對於後面的學習就順利了許多。

三、藉助道具,渲染對話情境。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對於課本上的幾篇寓言,也是情有獨鍾。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無疑是十分有利於學習的。而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導《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讀時,爲學生準備了頭飾(狼、小羊),讓學生到講臺邊來表演。由於頭飾渲染了氣氛,學生們都格外的興趣盎然,爭先恐後來表演、朗讀。甚至有的學生將對話背了下來。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道具,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創設良好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學變得更爲有聲有色。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爲學生創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鬆、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語文教學隨筆7

如果把學生比喻爲一條魚,那麼興趣環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學生如“魚”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學生的興趣就會進一步發展,學生學習寫作的信心和毅力就會增強。小學習作教學中如果能充分運用興趣效應,就能解決學生怕寫習作,或習作寫不好的問題。我們知道,習作興趣不會在學生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尤其在小學階段,它需要教師去組織、調動和引導。以下我就習作教學中的興趣效應談一些自己在實踐中的途徑和方法。

一、從生活中開掘源泉,啓迪興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可見,生活,是習作取之不盡的創作之源。生活實踐多了,感觸多了,學生纔有所悟,纔有所寫。可是,衆所周知,今天的小學生是家長的“小公主”、“小皇帝”,他們參與生活實踐的機會可謂少矣!沒有經歷,就談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開掘源泉,鼓勵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親節或“三、八婦女節時”,爲媽媽做上一道香噴噴的菜餚或獻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媽媽下班回來的時候,給他們沏上一杯熱騰騰的茶;利用節假日看望年邁的爺爺奶奶。我又與家長取得聯繫和配合,讓家長鼓勵和適當安排學生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如:燒菜、煮飯、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間等等,讓學生感受勞動的樂趣,豐富情感,爲學生寫作開啓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纔會生動有趣,而且有真情實感。

二、從閱讀中獲得感悟,培養興趣。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閱讀則是習作的基礎。老師要鼓勵學生課餘多閱覽各類書籍,在校安排時間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摘抄、講演、交流等,讓學生學習書中準確、簡練、豐富的語言,錘鍊學生的思想,擴充學生的視野和知識。“日積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說豐富生活,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廣泛閱讀則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不會寫的困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閱讀豐富詞彙,獲得間接知識經驗,爲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及寫作技巧。爲此,我認爲教師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時向學生推薦一些淺顯易懂,圖文並茂,情節生動,符合他們口味,並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書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譚》,葉聖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魯濱遜漂流記》,高爾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讓他們快活地遨遊於書海,在生動曲折的情節和樸實自然的語言中找到樂趣。

二要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觀看自己喜歡的動畫影視節目,如《西遊記》、《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貝塔》、《動物世界》、《東方兒童》,以達到開闊視野、陶冶心靈、啓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勵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讀書積累。

蘇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爲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讀書筆記,既是學生對所讀讀物產生感受和認識的文字記錄,也是一種表達能力的訓練。”所以在指導學生大量閱讀的前提下,鼓勵他們認真積累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優秀片段,以豐富他們語言材料的倉庫。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成立辦報小組,定期出版手抄報,展示風采,激發興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學程序中,定時抽出部分時間,開展輕鬆愉快的讀書活動。

作爲語文科任,我利用課前的三至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向同學講述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最受啓發的一則故事、最重要的.一則新聞、最感動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個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交流了感受,而且鍛鍊了學生膽量,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效果。當然,如果是班主任則還可利用班會、晨會進行讀書活動的交流。

五、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在課內課外讀物中積累寫作材料。

入選語文課本內的課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學習時,除了要求學生向作者學習怎樣觀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學習怎樣運用語言來表達,做好語言的積累工作。我在這方面要求學生做到兩點:一是每人備一本讀書筆記,隨身攜帶,對於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等分別整理並在班內定期交流,相互觀察;二是要求背誦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這樣,背的多了,作者的語言就成了學生自己的語言,運用時就得心應手。

語文教學隨筆8

我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一學期以來,我本着愛學生的心;懷着高度的責任感,工作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較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知慾 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我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信息課上的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語文教學隨筆9

初爲人師僅三年的我,帶領着一羣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高三孩子,上下求索,不斷進取,圓滿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回首一年來的高三教學和迎考,我覺得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上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重視基礎。縱觀三次診斷性考試,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與本市其他中學包括重點中學在內的學生相比,第II卷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因此,可以說,誰在I捲上取得了優勢,就在語文科上獲得了先機。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I卷的重視,同時對學生進行反覆敲打、試探,發現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並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基礎的複習和強化,儘可能地紮實學生的基礎。

強化能力。這主要針對II卷,特別是在詩歌、現代文的閱讀上,要教給學生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重視整體閱讀,重視文本基礎;同時,又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和規範答題的技巧,形成能力,形成定勢思維,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能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在詩歌鑑賞方面,就要求學生在鑑賞時養成這樣的步驟:一看標題、作者和註釋,因爲,標題是詩眼,點明寫什麼。作者和註釋,卻可以給你解讀提供必要的`背景等東西。二看有無選擇題。如有,可帶入詩歌,幫助理解,這樣,會給你降低閱讀的難度。三要逐字逐句解讀詩歌,抓住動詞、形容詞等,抓住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而且在此過程中,還要回憶所學過的詩詞,形成聯繫,體會詩歌的情感。同時,分析作者表現這種情感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效果。四要認真審題,把握題幹所含的信息,明確答題的要點並規範答題。語言表達及運用亦然。

形成框架。教師必須研讀高考考綱、教綱和近五年來高考語文試題,仔細研究教材,把握高考試題的特點和發展動態,同時,在專題複習階段,在進行每一專題的複習中,不僅要廣泛涉獵、研讀並篩選各種高考資料,同時對每一專題進行了從考綱分析--高考試題特點及典型例題分類集錦--審題、分析及答題規範指導的研究,而且還要備學生,並根據高考考點和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每一專題還配備了專門的練習來鞏固。在本專題複習之後,學生腦海中應具備本考點的框架。我的目標是,在專題複習後,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起一個關於語文高考知識點及題型特點及例題的總體框架。在第二輪複習中,還要根據補鍋原理,通過練習和個別調查的方式,針對工作面學生的弱點和前一輪複習的遺漏以及高考新要求,進行了有重點地針對性極強的複習,儘量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專題複習時形成的框架,同時提高其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方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複習有序。無論是基礎還是能力,無論是字詞句,還是段篇每一個高考知識點的複習,教師必須統籌安排,合理進行。否則,不知本階段複習目標複習複習任務,則必然導致複習教學無序,教學效益低下。

調整得當。知識學得好,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語文教學隨筆10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爲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爲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爲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高園的同學,她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她爲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她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她,瞭解她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高園之間的差距。在將她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高園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着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高園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於小航同學、衛靈晨等等。於小航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衛靈晨同學字的特點是:字體方正,落落大方。而劉佳棋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裏找到補救的辦法。

我一直在鼓勵學生們學習“榜樣”,還要敢於超越榜樣,把字寫得更好。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爲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爲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爲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高園的同學,她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她爲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她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她,瞭解她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高園之間的差距。在將她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高園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着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高園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於小航同學、衛靈晨等等。於小航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衛靈晨同學字的特點是:字體方正,落落大方。而劉佳棋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裏找到補救的辦法。

我一直在鼓勵學生們學習“榜樣”,還要敢於超越榜樣,把字寫得更好。

常常聽到有些老師在這樣抱怨“這語文課沒法上了,學生一個個都不說話,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我也是個語文老師,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抱怨,抱怨學生不愛發言,抱怨課堂氣氛太沉悶,抱怨爲什麼會教這樣一羣孩子。看了下面的案例也許你的看法會有所改變。

上課的是一羣一年級的小不點,天真、可愛,看見有許多人聽課也不會顯現出高年級學生的緊張,反而更加活躍了,一次又一次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看來表現欲都很強。他們稚嫩的童音,可愛的咬舌兒,天真的答案,營造出了輕鬆而活躍的課堂氣氛。整節課下來,聽課的老師覺得輕鬆、有趣,上課的學生就更是樂在其中了。

看到他們精彩的表現,我不禁會想:爲什麼他們就那麼愛舉手,愛發言,愛表現呢?難道他們就不怕錯,不怕被笑話,不怕挨批評嗎?

細心回顧整節課的教學我注意到了這樣的細節:老師讓學生用“香”字組詞,一名學生手雖然舉得很高,但站起來說出的詞卻是上一個同學剛剛說過的,可老師沒有直接指出來,而是問“你能再說一個詞嗎?”,學生想了一下說出了另一個詞,老師立即豎起大拇指表揚他“你真棒”。還有的學生起來發言時興致勃勃,但說了半天和課上的問題竟沒一點關係。老師雖然也努力地在聽,可看得出來她和我們一樣不知道學生要表達的是什麼。可老師沒有着急地逼問學生,更沒有訓斥他,而是溫柔地說“你要是願意的話,下課可以把剛纔的話再和老師說一說”。還有的學生老師剛一提出問題,他立刻就舉起手來,可真讓他回答時,他卻說不出來什麼,或者乾脆說不知道。這種行爲看起來似乎都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不能原諒的,可老師卻很親切而大度地讓他坐下再想想。

想到這兒,我終於知道這些可愛的孩子爲什麼那麼愛舉手,愛發言,愛表現了,就是因爲他們不怕出錯,即使說錯了,也沒有人會笑話他們,更沒有人會批評他們,所以他們纔敢那樣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

新的教學理念總是強調師生之間要進行平等的對話。可怎樣才能平等呢?如果老師總是站在一個評判對於錯、是與非的評判者的位置上去和學生進行對話,可想而知,這樣的對話又怎麼會有平等可言呢?

希望那些和我一樣愛抱怨的老師從中能有所感悟,從現在開始,丟棄我們的抱怨,放低我們的姿態,收起我們挑剔的眼光,去和學生進行真正平等的對話吧!畢竟敢說纔是交流和對話的基礎,不要讓我們高高在上的教師身份和威嚴抹殺了學生自由表達的積極性。改變,先從我們自己做起!

屈指算來,從教已20多年了,猛一回頭,覺得什麼也沒留下,大腦一片空白。靜下心來,仔細回味,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

今年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並擔任班主任的工作。學期初,我看了成績單,不看不要緊,一看下了不小的一跳,這個班後進生太多了,尤其是有兩個學生三科加起來還不夠一百分,搭檔曾和我說,我算看透了,咱們這一年算是白乾了,我苦笑了一下,心裏暗想,怎麼會呢?話是這麼說,真正實踐起來可真不容易。

因爲兩個孩子從一年級基礎就差,慢慢越來越落後,我千方百計地找原因,兩個孩子都吃小餐桌,其中這個男生遵守紀律還很差,作業經常交不上來,下課追跑打鬧現象很嚴重,於是課餘時間我就多接近他,和他拉家常,問問他家裏幾口人,他總是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會說,我沒有不耐煩,而是耐心地聽着,久而久之,他覺得老師沒有瞧不起他,反而很願意和我說一些話。我還發現班上很多同學瞧不起他,於是我就找到他周圍的同學和他們說,學習差也是我們中的一員,我們大家在一起是緣分,我們要幫助他,我給他派了一個各方面很優秀的學生和他同桌。果然從其中的8分到期末的23分,他自己高興,我很高興,全班都很高興。現在只要發現他有一點進步,我也不放過,在班上表揚他,他越來越努力了。說實在的一個當老師的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自己教的學生有進步了。

通過我的觀察瞭解,我班的這個女生她比較老實,平時一句話也不說,不論上課下課她總愛坐在位上發呆。我就從側面打聽她爲什麼會這樣?原來她家離學校較遠,平時住在小餐桌,父母根本不管她,因爲成績太差,同學們都疏遠她,正當我苦思冥想,用什麼辦法鼓勵她的時候,機會來了,在一次以“展示自我”爲主題的班會上,她唱了一首歌,除去聲音小點,還真不錯,我帶頭鼓起了掌,隨之同學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她,我發現她的臉紅了,順勢我又表揚了她,我發現她很不好意思。從此之後她變了,變的愛笑了,愛和同學交流了。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

通過對這兩個孩子的教育,自己也得到了很多,我覺得作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恆心,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精誠所加,金石爲開。”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吧。

語文教學隨筆11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爲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爲重要。

教師應充分運用啓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啓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爲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

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

語文教學隨筆12

在深入學習和逐步推廣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我們 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多年,雖未有大作問世,但對教育教學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談一些拙見。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課程理念無疑是我們此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就應遵循的一條法則。一股“綜合性學習”之風便也隨之而起,於是,我們開始引導學生研究歷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環保,,創作美術作品……語文教師成了雜家,變得前所未有的“能幹”,語文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異彩紛呈”。20世紀80年代,一些名師以“大語文”主張和實踐來自覺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使語文教學界逐漸趨向這樣的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從某種好處上說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種語文學習,但是反過來做就完全錯誤了。語文學習從言語學習資料上來說從來就是綜合的。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言語資料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具體表現爲一方面越來越分化,另一方面越來越綜合。有些時候,我們懷疑課堂上、尤其公開課上的語文教師還是不是語文教師,上的還是不是語文課。你看,在課堂上要解決生態保護、物種繁衍;要研究建築與政治歷史的關係……尤其在仔細研讀“新課標”後,發此刻整個新課標中,關於綜合性學習是耗筆墨最多的,於是纔有了凡公開課必以活動課,尤其是綜合活動課爲多,唯恐無從體現“新課標”之“新”;於是纔有了要求學生規劃一座大城市、畫出一套熊貓郵票的試題;於是纔有了利用多媒體技術令人眼花瞭亂的走馬觀花的“熱

鬧”課堂。語文課前所未有的包羅萬象,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那麼語文課與其它課的分界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覺得不管選文有多豐富,學科間如何滲透,還是要重提“聽說讀寫的訓練”,“字詞句篇的學習”,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語文課的靈魂!品酒師與飲酒者的差異就在於一個“品”字,語文課應是對語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領悟剖析,這是綜合性學習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結果只是無功而返。

一部新教材的誕生總是伴隨着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產生的。放眼望去各種新課程培訓班、各種新課程研究論文在肯定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對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學傳統幾乎全盤否定。那麼傳統的教學觀念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語邏修文”曾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面,此刻新課程標準在“評價推薦”部分明確指出“語法知識不作爲考試資料”,如果拋開理念好處上的國家教育目的不論,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我們就會發現基礎教育長期以來一向遵守着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以考的資料爲標準學爲考服務。那麼此刻“新課標”的推薦在實際教學中意味着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語言學與語文教育》指出:“英語語法逐步的強化,漢語語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學生用英語語法來分析漢語複雜語句,而不能用漢語語法來分析母語。”這種現象隨着“新課標”的實施還將更爲嚴重和惡化。目前由於中考不考因而教師也不教語法,學生便無從明白“短語”、“句子成份”、“句子主幹”、“複句類型”,這不但不能以語法思維習慣來感受母語,而且使英語語法教學也無法順利地貫通下去。其實一個學生如果不進行專門系統的語法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僅僅靠涵詠品味、整體感悟,那無論是對當前還是未來的學習絕對是不利的。

語感是對語言資料和形式的領悟,語句數量,資料無限而形式有限,所以能夠從形式入手,教給學生語法知識,讓學生透過掌握語法規則、培養語法思維習慣去培養語感。此外,系統的語法知識還能夠指導學生自覺地修正自己的書面用語,減少語病,不僅僅做到詞能達意,更能做到詞能傳神。

新課標的實施和推廣中伴生了一種新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錯,游泳池邊教不出游泳健兒,問題是怎樣的課堂纔算是還給了學生,自主到什麼程度纔算“自主”,而且自主學習的結果是教師被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課堂上有一位同學說他最喜歡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爲“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寫的`”。應對這樣的“獨特感悟”,樂耶憂耶怕只能無言也!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人在閱讀過程中,只有在閱讀對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產生好處建構時,才能構成閱讀者的個人好處,這也正是產生認同和共鳴的基本前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一個不懂得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無法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的。但問題是學生此刻所面臨的教材,其生活資料常常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必須的距離。因此幫忙學生建構課文與生活的“橋樑”,使課文資料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繫,這是讓學生走進課文,感受生活的關鍵所在。這個“橋樑”非語文教師莫屬。

此刻說到“自主性學習”,教師便不敢“多言”,唯恐遵循“陳陳相因”的老路。其實與學生生活相重疊的選文就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答,或者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互助學習,然而對那些與他們的生活有距離的課文還是就應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三顆枸杞豆》這樣描述太陽:“這時,太陽快要西沉。透過林隙,我看見它像一個紅色的車輪,就要滾進西邊的山溝裏去了。”對這個句子的理解如果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語言放在特定的語境和課文背景中去解讀,務必要教師“扶上馬送一程”。

“新課標”還主張教師的主角定位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我們認爲應緩提“首席”,因爲抱着電視,看卡通長大的 學生的生活平臺實在太單調、太狹窄了,如果就讓他們在這樣的平臺上自主學習, 的學制起馬應再延長一至兩年。我認爲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有賴於學識的儲備、生活的積累、閱歷的增長,它的適宜學齡段起馬要到高中階段。真正有效的教學既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也不是學習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轉,而是要在教師橋樑作用的引導下建構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經驗,構成學習者自己的見解和真正好處上的相得益彰。

語文教學隨筆13

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亦是難點,一年級下冊的識字量較比上冊要大了很多,這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會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比如說摘蘋果,開火車,找朋友等等一個小小的遊戲,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奇妙有趣的,甚至是樂此不疲。

慢慢地發現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聽課發現別的老師採用的換偏旁,加偏旁,編兒歌,比一比等一些很好的方法,能夠爲孩子區別和記住形近字,加大生字量。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之前我也採用過積極鼓勵,課後輔導,卻發現效果並不明顯。其實我們何不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爲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爲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

在識字教學時,小組成員就可以一對一優差互補,會的教不會的,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採用"小老師"是我們現在採用最多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學習過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爲"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爲"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也會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學的道路就像是一條鋪滿鮮花同樣也插滿荊棘的道路,想要收穫更多的鮮花,首先就要努力的完善自己,一邊前行一邊除去道路上那些荊棘。怎麼才能讓這些荊棘不傷到孩子也不傷到自己我想,不僅僅只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往下走,還需要我們時刻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慢慢反思。

語文教學隨筆14

學習興趣對人的學習和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事業有成的動力之一。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伴隨積極情緒的心理和傾向。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便能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當作一件快事,樂此不疲,效果自然就好。那麼,怎樣培養這種學習興趣呢?

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烈,求知慾旺盛,敢於探索,而小學語文教材又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富有藝術魅力。我們要利用語文學科和兒童心理特點,以高超的教學藝術,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教學生學“明”、“男”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的字,從中間分開,裝進信封分給幾個小組,讓學生用信封裏部件組字。這樣訓練,使學生在深厚的'學習興趣中掌握了知識。

二、利用新舊知識聯繫培養學生的興趣。

無數事例說明,那些與牢固掌握的舊知識和經驗相聯繫的新知識最能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不是孤立地講新知識,而是深刻把握教材,善於把新舊知識有機的銜接起來進行教學。如識字教學中,用基本字帶全體字,同意字歸類,形近字比較等,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學習,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三、在成功的體驗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現,一次表現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每個學生都願意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因爲獲得成功的學習,會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更多方面地爲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獲得成功的機會。例如,我在教學生識字過程中採用了“收集商標識字法”,就是讓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商標(食品包裝盒、藥品包裝盒等)收集起來,對商標中不認識的字問家長、哥哥、姐姐、售貨員阿姨或鄰居,回校後再把收集的商標貼在教室後邊互相交流,把課堂學習形式轉化爲比賽形式,達到了全體參與,樂於參加的目的,又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後的喜悅。

四、利用遷移規律培養學生的興趣。

遷移可以用於動機的培養,也可以用於興趣的培養。如果某些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興趣,對語文卻不感興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解應用題,或自編應用題,使他們逐漸體會到語文在學習各科中的重要作用,引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興趣。

比如創設實踐情境,多組織幾次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與語文學習有關的實踐活動,創設趣味情境。如在學習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1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錄音朗讀中所讀到的秋風、秋林、大雁去感受秋天。然後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觀察學校周圍的果園,樹林,小溪邊找秋天,親身感受“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的秋天之美,感受“黃的,紅的,雪白的”秋雨和“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秋天就在我們的身邊。回到教室,讓學生學寫描繪秋天的字、詞、句。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昇華,逐漸將所學知識“吸收”、“消化”。

教師要愛護學生良好的興趣方向,糾正缺乏興趣的偏向,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注意克服盲目短暫的興趣,培養學生穩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興趣的效能,從而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語文教學隨筆15

這是一篇處境尷尬的自讀文章,因爲不在中考篇目內,所以雖然文章文筆優美,遊記特徵鮮明,但多爲老師棄教。可我真的不忍棄之,哪怕就爲了讓學生知道那部傳奇的地理學鉅著《徐霞客遊記》,我也願意花些時間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更何況作爲一篇遊記散文,它實在具有不可忽略的美。

”風翳淨盡,澄碧如洗“,多美的天色;”鬆影篩陰“描繪陽關透過樹枝的樣子又是何等的傳神;更有那”滿山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的具體描繪,讓讀者宛如置身山間,正隨着那個幾百年前的年輕人去探幽覽勝。爲了對得起那些美麗的文字,我決定真的由學生完全自讀此文。

首先就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章內容,將對自己有啓示的字詞回到原文,不解的字詞勾畫出來,然後彼此分析解決疑難;其次是查讀課文,進一步明確疑難問題答案;根據學生表現決定是否範讀一遍,將一些關鍵性句子用檢查的方式明確給學生;最後要求學生化身徐霞客將遊覽經歷介紹給其他同學,效果很好。尤其當我以自己高山放歌的經歷和文中那美麗的.景色帶給自己的美感融合,啓發學生盡情感受生活之美時,孩子們的歡樂表情讓我覺得無悔教讀此文。

所有美的東西都應該傳承下來,並美化今人的生活!

試想一下:在一個風平雲散,一碧如洗的晴日,或獨自一人,或攜一二好友,登絕頂,覽勝景,該是何等愜意的一種享受呀!

我也要開始自己的遊覽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