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服饰 发型 美容护肤 问题皮肤 减肥美体 母婴教育 热爱生活
当前位置:少女范 > 健康疾病 > 健康常识

各种节气如何养生|健康一整年!

栏目: 健康常识 / 发布于: / 人气:1.2W

春季养生

各种节气如何养生?健康一整年!

春季是从立春开始,经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为公历二、三、四月共三个月。

春季养生的原则遵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在春季,自然和人体的阳气呈升发之势,因此起居饮食运动就要帮助阳气正常的升发;春应人体肝胆,肝胆主疏泄,所以情绪变化要利于气机的舒畅,顺应春季自然和人体气血变化才能健康长存。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节气是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一个特殊的点,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节气的阴阳变化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节气对人体进行调养会起到比平常更好的养生效果。

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表明严冬已经过去,万物复苏的春季来临。顺应春生的特点,我们一方面要“春捂”防倒春寒,另一方面要调气机升阳气防“春困”。根据五行学说,肝应于春,所以从立春开始要注意调节养护肝气调畅情志。

雨水:雨水这一天开始,雨量会逐渐增加,湿邪之气也会随之而来。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以免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惊蛰:春雷响起,蛰伏的动物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就开始出来活动了,蛇虫鼠蚁、病菌等害人虫也会结束冬眠,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增强体质,以驱避邪气。

春分: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所以,在保健上应注意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饮食上要禁忌大热、大寒,要保持寒热均衡。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之意,此外,春风袭人,容易诱发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和老年人的高血压,因此要注意防治该类疾病。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植物的生长。谷雨以后,气温回升速度加快,“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此时也是人体旧病最易复发的阶段,所以一定要注意。

夏季养生

夏季是从立夏日开始,经过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直到立秋的前一天结束,为公历五、六、七月共三个月。

夏季的养生要遵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人们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嫌阳关和炎热,让心情愉快,千万不要发怒。让容色秀美,并使气机宣通,暑气外泄,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故宜多参加户外活动。好像外面有特别的东西在吸引你,这是在夏天的养生原则。

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节气是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一个特殊的点,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节气的阴阳变化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在节气进行身体的调养治疗往往能取得比平常治疗更好的效果。夏季六个节气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我们应注意怎样保养呢?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应注意对心脏的特别养护。盛夏酷暑,人体出汗多,汗为心液,需补充水分津液,以保持机体 平衡。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是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入夏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湿热弥漫空气,致使人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排除,所以人们多会感觉困倦、萎靡不振。要防治湿热病变。

夏至:民间有“夏至—阴生”的说法,就是说在夏至日虽然天气炎热,阳气达到极致,但阴气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滋生,此时人体极为脆弱,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因此要顾护阳气。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三伏,可进行冬病夏治的三伏灸。

小暑:这个节气中,温高湿重,要注意贪凉受湿引起消化道疾病。

大暑:这个节气,炎热的程度到达巅峰。中暑人数明显增多,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在此节气中需格外小心。

秋季养生

秋季是从立秋日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直到立冬的前一天结束,为公历八、九、十月共三个月。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黄金季节,也是干树落英、万花凋零的时节。时至今秋,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生,气候逐渐变凉,北方寒气迅速南下,早晚温差较大,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消弱。《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秋季养生应遵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节气交换之际,气温变化急剧,人很容易生病,所以根据节气各自的气候特点,有重点地进行身体保养和针灸推拿等保健治疗,对预防疾病有着积极地意义。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气候特点是干燥。立秋后肺的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这个节气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伤忧虑,以避免肃杀之气,同时还应该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民谚有“秋瓜坏肚”的说法,就是指立秋以后进食大量瓜类水果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处暑:处暑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秋乏”。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们经常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所以这个节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是昼夜温差很大。早晚较凉,在穿衣方面要多注意。这个节气要防止鼻腔疾病、过敏性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秋分:秋分以后,天气渐凉,是脾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要注意顾护脾胃,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寒露时节,人体阳气慢慢收敛,阴精开始潜藏于内,故养生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这个时节天气渐冷,很多人手脚易凉,后背易冷,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因此养生要做到“外御寒、内清热”。

冬季养生

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六个节气,直到立春的前一天结束,为公历十一、十二、一月共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人们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待日光出来再出外活动,要使自己意志神思内敛潜藏,避寒保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大量汗,否则会使阳气外泄受损,这就应了冬季万物闭藏的规律,养藏之道就是冬季的养生原则。

节气就是阴阳转化、气机变化的一个交接点,我们谈节气养生就是顺应节气变化,帮助人体顺利度过此交接点。

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季阳气藏于内,相应的人体消化功能较好,此时可适当进补。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还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根据五行学说,肾应于冬,所以从立冬开始要注意补养肾经,并可以开始为冬至进补做准备,服开路方或针灸调理脾胃。

小雪: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

大雪:大雪气温较低,人体的头、胸、脚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所以这时对这三个部位尤其要注意保暖。

冬至:“冬至—阳生”,阳气开始萌芽,并由此开始壮大,所以此时要适当进补,以养护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微弱阳气。冬至开始,进入三九天,可进行膏方进补和三九敷贴。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宜注意保暖养阴藏阴。